公司不和员工签劳动合同?随时告你要赔偿!

详情
根据中国《劳动合同法》及相关法律法规,用人单位未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需承担法定赔偿责任,无论公司是否有实际业务或盈利。
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及情形
根据《劳动合同法》第82条及实施条例的规定,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赔偿分为两种情形:
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书面合同
• 赔偿内容:用人单位需从用工之日起第二个月开始,向员工每月支付二倍工资差额(即额外支付一倍工资)。例如,员工工作3个月未签合同,公司需额外支付第2、3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。
• 时间限制:最长支付期限为11个月,即从用工满一个月次日起至满一年前一日。若在此期间补签合同,赔偿计算至补签日的前一日。
满一年仍未签订书面合同
• 视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:法律直接认定双方已建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,无需实际补签。
• 后续赔偿义务:若公司在此后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时存在违法情形,如无正当理由辞退,需按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,如违法解除支付双倍经济补偿。
赔偿的具体标准及计算方式
双倍工资差额的计算基数
• 以员工实际应得工资为准,包括基本工资、奖金、津贴、补贴等货币性收入,但加班费、非常规奖金及福利性项目通常不计入。
• 例如:月工资5000元的员工工作5个月未签合同,可主张第2至第5个月,共4个月的双倍工资差额,即额外赔偿4*5000=20000元。
特殊情形处理
• 试用期未签合同:若试用期超过1个月未签合同,从试用期第二个月起需支付双倍工资,但最长不超过11个月总期限。
• 兼职/临时工:若双方构成劳动关系,如接受管理、提供持续性劳动,即使名义为兼职也需签订合同并承担赔偿责任;反之,若为非雇佣关系,如合作承揽,则无需赔偿。
• 股东/法定代表人身份混同:若股东在公司任职并领取工资,构成劳动关系,未签合同同样触发赔偿义务,需与普通员工同等对待。